來自美國的研究指出 睡覺開夜燈 很可能將會使乳癌擴散 2019-07-12

睡覺開夜燈會抑制大腦分泌褪黑激素 癌細胞更易移轉至骨骼

睡覺開夜燈已被證實會抑制大腦分泌褪黑激素,引發降低人體免疫功能,包括刺激乳癌細胞產生抗藥性。美國的一項最新研究,藉由在小鼠身上做實驗,發現脛骨被植入人類乳癌細胞的小鼠,如果全天候置身在光線之中,腫瘤會明顯長得較大,骨骼也會受到更大損傷。該研究團隊推論,如果乳癌患者夜間暴露在光線之下,癌細胞有可能會更容易移轉至骨骼。

美國內分泌學會年度會議上發表

這項初步的研究是由路易斯安那臨床與轉譯科學中心(LACATS)、路易斯安那癌症研究聯盟(LCRC)及美國杜蘭大學晝夜生理機制中心所合作資助,其成果發表於23至26日紐奧良市的美國內分泌學會(ENDO)年度會議。研究團隊創造出罹患骨轉移性乳癌的雌鼠,而這些雌鼠與人類無異,其體內分泌的褪黑激素,也會受到生理時鐘變化的強烈影響。褪黑激素已經被證實具有抗癌的效果,並能改善睡眠。研究團隊在實驗鼠的脛骨中,注射雌激素受體陽性的人類乳癌細胞,並使所有實驗鼠每天都保持在光照下12小時,接著再讓其中三隻身處於黑暗中12小時,刺激牠們產生更多內源性褪黑激素;另三隻則暴露在微弱燈光中12小時,以抑制褪黑激素的生成。團隊指出,微弱燈光的照度為0.2勒克斯,比夜間照明和手機顯示燈的光線還微弱。杜蘭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安巴拉甘(Muralidharan Anbalagan)說明,X光影像顯示,比起處在明/暗分明環境中的實驗鼠,全天候暴露於標準光/微弱光的實驗鼠,具有更大顆的腫瘤,骨骼損傷的情況也更為嚴重。他指出,該研究確立了完整的夜間生理時鐘褪黑激素抗癌訊號,在抑制骨轉移性乳癌生成上的重要性。團隊接下來將會盡全力尋找出減緩這種轉移情形的方法。

夜間的微弱光線 會導致生理時鐘混亂

安巴拉甘強調,這是第一次有研究發現,夜間的微弱光線將導致生理時鐘混亂,進而增加骨轉移性乳癌生成的機率。他認為研究成果具有相當程度的警示意味,因為許多乳癌患者可能會因壓力、睡眠的不足、使用行動裝置或於夜間工作,而過度暴露在光線之中。美國癌症研究所(NCI)統計顯示,美國2017年有超過15萬名女性乳癌患者,癌細胞擴散至乳房以外,往往會進入骨骼,常引起劇烈疼痛和骨骼脆弱。